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经过历年多轮次注水替油,油水界面不断抬升、注水失效井逐渐增多.针对构造顶部“洞顶油”难以动用的问题,塔河油田形成了以气水混注为主导的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为达到提高注气效果的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总结对注气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开井工作制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注气量设计以注气井剩余油估算和注气补能为依据,采用油藏工程方法计算;注气速度考虑“气液滑脱”影响,以大于6×104 m3/d为宜;焖井时间不宜超过20 d;工作制度优化主要采用嘴流公式和多项管流公式进行油嘴设计.截至2013年底,塔河缝洞型油藏累计注气施工102口井/127井次,有效率87.5%,累计增油97 040 t,效果显著.
推荐文章
缝洞型油藏注氮气吞吐参数优化研究
缝洞型油藏
氮气吞吐
注气参数
优化图版
塔河油田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影响因素研究
塔河油田
缝洞型油藏
注气效果
影响因素
塔河多井缝洞单元注水模式及注采参数优化
缝洞型油藏
多井缝洞单元
注水模式
注采参数
缝洞型油藏注氮气吞吐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氮气替油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未充填洞
缝洞型油藏
塔河油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氮气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来源期刊 断块油气田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注氮气 注气参数 优化设计 塔河油田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钻采工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8-54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44
字数 26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56/dkyqt201504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清杰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2 12 1.0 2.0
2 曾文广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8 35 3.0 5.0
3 王建海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11 40 4.0 5.0
4 李娣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2 16 2.0 2.0
5 管润红 1 1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1)
共引文献  (271)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8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缝洞型油藏
注氮气
注气参数
优化设计
塔河油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断块油气田
双月刊
1005-8907
41-1219/TE
大16开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路157号
36-351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0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99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