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塔河碳酸盐岩油藏非均质性强,溶洞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主要起连通通道作用,储集体中流体以管流模式为主,储集体类型复杂导致对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前期主要依靠弹性和水驱开发,采收率较低。目前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后期面临挖潜困难、剩余油储量难以动用的情况,注氮气驱油工艺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通过对注入气源的选择、地面注入工艺的优化、井口及管柱优化,成功实现了气水混注降压工艺及多轮次注气-机抽生产转换作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时效,减少了施工风险。该研究为碳酸盐岩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工作提供了新的借鉴。
推荐文章
高压注氮气提高采收率
油藏
碳酸盐岩
混相驱
注氮气
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前景分析
注气
低渗透油气藏
开采
采收率
研究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集体 注氮气提高采收率实验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岩溶储集体
可视化物理模型
注气
提高采收率
高压氮气混相/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
注氮气
混相驱
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
碳酸盐岩储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缝洞型油藏超深井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来源期刊 石油钻采工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注氮气驱油 气水混注 注采一体化井口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开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8-10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57.7
字数 366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海洋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气工程管理处 10 77 5.0 8.0
2 曾文广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7 47 3.0 6.0
3 郭秀东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气工程管理处 3 33 2.0 3.0
4 王雷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5 38 3.0 5.0
5 胡国亮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气工程管理处 4 50 3.0 4.0
6 杨映达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气工程管理处 4 34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1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158)
二级引证文献  (58)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2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1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缝洞型油藏
注氮气驱油
气水混注
注采一体化井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钻采工艺
双月刊
1000-7393
13-1072/TE
大16开
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8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60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