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崆峒山区内植物种类较多,植被类型复杂,有种子植物90科356属702种,其中野生类有88科343属662种,是一所难得的自然物种基因库.在近十几年内其植被得到迅速恢复,至2011年森林覆盖率由1996年的37.4%增长到45.8%,灌木林地由1996年的3 216 hm2增加到3 865 hm2.灌木林地面积增加的同时,其群落结构也经历了复杂的演替变化.为研究崆峒山不同生境条件下灌木群落结构及植被景观变化,采用样线技术调查方法,对崆峒山灌木群落及成份进行全面调查,就崆峒山灌木群落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不同生态条件下灌木群落组成、灌木群落结构及灌木群落的演替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崆峒山灌木、亚灌木、木质藤本物种142种,分属于39科、74属,除1科、1属、2种为裸子植物外,其余均为被子植物;不同灌木物种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随海拔变化的垂向分布具有一定层次性;4种坡向条件下灌木群落组成不同,其中,阳坡分布的主要树种12种,以白刺花为建群种,半阳坡分布的主要树种14种,以沙棘为建群种,半阴坡和阴坡分布的主要物种分布分别有12种和15种,以虎榛子为建群种;在不受外界扰动情况下,灌木群落的演替始于裸露荒地,期间大致经历天然草地、灌草混生、灌木群落、亚灌木群落(单优群落),并最终向乔木群落演替.
推荐文章
崆峒山百合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崆峒山
百合科
药用植物
调查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菊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崆峒山
萄科
药用植物
调查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山野菜及其营养成分研究
崆峒山
山野菜
营养成分
研究
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夜蛾种类调查
崆峒山
自然保护区
夜蛾科
新记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崆峒山灌木种质资源调查及群落演替过程
来源期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种质资源 灌木群落 演替 样线技术调查法 崆峒山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3-140
页数 8页 分类号 S717.2
字数 644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峰 39 210 6.0 12.0
2 李珍存 2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种质资源
灌木群落
演替
样线技术调查法
崆峒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双月刊
1672-3007
11-4988/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82-71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28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14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