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总结汉代以来白术的临床用量特点. 方法 采用Excel 2007建立从汉至今白术用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录入含有白术方剂的方名、总药量、白术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统计白术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并结合文献分析白术用量特点.结果 从汉至唐,白术的常用量范围有所变小,然其平均用量基本不变,且其最常用量呈上升趋势,剂量范围明显增大.从唐至宋金元时期,白术用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并且变化较大.在宋金元期间用量基本保持小剂量的特点.当代白术的用量延续着明清时期的特点,依然以小剂量为主,但当今医家亦不乏大剂量使用白术者.结论 从汉代至今白术的临床用量一直较大.白术大剂量使用,偏于取其苦温燥湿之意;小剂量使用偏于取其甘温益气之旨,轻清外浮以助表阳.
推荐文章
白术临床应用及其用量
白术
用量
配伍
临床应用
11083张汤剂处方中的中药用量分析
中药
处方剂量
使用频次
使用频率
《江西科学》杂志创刊以来文献计量分析
江西科学
主题分析
发表趋势
文献计量
汉代以来著名医家治疗眩晕方剂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眩晕
关联规则
数据挖掘
学术思想
新药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汉代以来白术临床用量分析
来源期刊 中医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白术 临床用量 文献研究
年,卷(期) 2015,(7) 所属期刊栏目 文献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1-614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88/j.11-2166/r.2015.07.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傅延龄 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170 880 15.0 22.0
2 张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95 390 10.0 14.0
3 杨映映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16 53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术
临床用量
文献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杂志
半月刊
1001-1668
11-2166/R
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698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297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253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