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Turner模型为代表的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在预测积液位置和表面张力方面均存在不足,导致积液预测结果与凝析气井实际情况偏差较大。为提高积液预测精度,考虑临界携液流量和表面张力沿井筒的差异分布,取井筒中临界携液流量的最大值作为积液判断标准,并根据不同温度、压力条件计算对应的表面张力。同时,考虑井筒中存在气体、凝析油和地层水三相,建立凝析气井井筒温压耦合计算模型。实例验证表明,改进后的4种临界携液流量模型与原始模型相比,均提高了积液预测精度,其中改进的李闽模型预测精度提高的幅度最大,预测精度最高,适合于雅克拉—大涝坝深层凝析气井的积液预测。该研究对现场开展积液判断和排液工艺优选具有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定向气井连续携液临界产量预测模型
定向井
气液比
排水采气
雷诺数
速度
产量
深水气井测试临界携液条件的优化设计
深水气井
测试
携液理论
临界携液模型
测试参数
优化设计
气井携液机理与临界参数研究
气井
携液机理
气液两相
垂管流
临界流速
动能因子
环雾流
气井连续携液临界产量的计算方法
气井
产量
气水比
流体流动
数学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深层凝析气井临界携液模型优化研究
来源期刊 特种油气藏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凝析气井 积液预测 临界携液流量 模型优化 温压耦合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油藏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7-100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372
字数 28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6535.2015.06.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晓东 173 1631 21.0 29.0
2 刘雄伟 8 55 4.0 7.0
3 周朝 11 28 4.0 5.0
4 黄成 6 21 3.0 4.0
5 汤敬飞 9 25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66)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凝析气井
积液预测
临界携液流量
模型优化
温压耦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特种油气藏
双月刊
1006-6535
21-1357/TE
大16开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8-173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7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12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