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现代仪器与医疗       
摘要:
目的:研究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硬化疗效及其对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给予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天,瑞舒伐他汀10mg/晚。对照组仅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晚,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治疗6个月。进行1年期随访,比较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性质变化,血管内中膜厚度(I M T)、白细胞介素-6(I L-6)等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进行6个月治疗后,硬斑数量均有所增加,软斑数量、混合型板块均有所减少。TC、LDL、TG、IL-6、TNF-ɑ、hs-CRP均显著下降、而H D L-C则有所上升,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好转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和降低细胞炎性因子有明显疗效,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单药。
推荐文章
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的疗效及对外周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极化
左旋氨氯地平
瑞舒伐他汀
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及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通心络
瑞舒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炎性因子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作用比较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颈动脉
脑梗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瑞舒伐他汀联合通心络对细胞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硬化的影响分析
来源期刊 现代仪器与医疗 学科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炎性因子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交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94,8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76/mimt20150103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薛庆新 1 8 1.0 1.0
2 侯艳霞 1 8 1.0 1.0
3 王彦辉 1 8 1.0 1.0
4 王聪婕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6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5)
二级引证文献  (5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9(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瑞舒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炎性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仪器与医疗
双月刊
2095-5200
10-1084/TH
大16开
1995-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9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0339
期刊文献
相关文献
推荐文献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