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寻求建立新生大鼠脊髓横断模型及评价的方法.材料与方法:取出生5~14天的SD大鼠123只,用3%水合氯醛按30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俯卧位固定于自制的手术台上.结果:取新生大鼠(5~14天龄)123只制作模型,脊髓完全横断术后第1、3、5、7天分别存活71、53、50、38只,即术后总存活率57.72%,7天存活率为30.89%.最长存活40天,平均存活时间为5.28±2.63天(均数±标准差,n=71),记录后肢肌电图,电刺激诱发H反射,肌电图H反射,其潜伏期检测结果显示,术后1天为2.68±0.66(n=71),术后3天为2.64±0.742(n=53),术后5天为3.6±0.38(n=50),术后7天为2.14±0.38(n=38),正常对照组为5.89±1.10(n=11).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模型评分情况: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显示,术后1天为0.42±1.47 (n=71),术后3天为1.50±1.28 (n=53),术后5天为0.60±1.47 (n=50),术后7天为1.95±1.72 (n=38),正常对照组为21±0.00(n=11).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方差分析P〈0.001),模型组不同存活时间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P〉0.05).状态评分表明,术后1天为13.54±1.99(n=71),术后3天为13.32±2.12(n=53),术后5天为13.02±2.42(n=53),术后7天为13.39±2.20(n=53),正常对照组为16.00±0.00(n=11).正常组和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P〈0.001),模型组不同存活时间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P〉0.05).组织学鉴定:正常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35.13±5.62个/高倍视野(n=3只鼠);模型组术后1天为5.50±0.58个/高倍视野(n=3),而且脊髓内充满大量的炎性细胞;术后3天为18.50±2.43个/高倍视野(n=3),细胞体积较正常组大,突起多;术后5天10.20±3.77个/高倍视野(n=3),多数细胞呈空泡状很少看到细胞核;术后7天为7.75±2.75个/高倍视野(n=3),细胞体积较正常小.统计
推荐文章
建立脊髓横断模型大鼠的系统评价
实验动物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脊髓损伤
Meta分析
大鼠
电生理
椎板切除
死亡数
BBB评分
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标准化的初步探索
标准化
脊髓损伤
模型
大鼠
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的建立
大鼠
脊髓损伤
全横断
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生大鼠脊髓横断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来源期刊 生物技术世界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脊髓前角 新生大鼠 模型组 评价 平均存活时间 方差分析 炎性细胞 细胞体积
年,卷(期) 2015,(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5-24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电生理研究研室 106 305 8.0 11.0
2 郭成军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脊髓前角
新生大鼠
模型组
评价
平均存活时间
方差分析
炎性细胞
细胞体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技术世界
月刊
1674-2060
11-5672/Q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646
总下载数(次)
50
总被引数(次)
114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