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磷高效野生大麦对植酸态磷的吸收利用能力,分析植酸态磷处理对不同磷效率野生大麦生长、磷素吸收及根际土壤特征的影响,为阐明低磷胁迫下磷高效野生大麦对有机磷的利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低磷土壤盆栽条件下,以前期筛选得到的野生大麦磷高效基因型 IS-22-30、IS-22-25和磷低效基因型IS-07-07为供试材料,有机磷源为植酸钠,设3个施磷水平,即不施磷(CK)、施磷(P)15 mg·kg-1土(Po15)、30 mg·kg-1土(Po30),研究拔节期有机磷处理对不同磷效率野生大麦生物量、磷素积累量、根系酸性磷酸酶和植酸酶活性、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和植酸酶活性及有机磷各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1)随有机磷水平提高,野生大麦生物量和磷素积累量均显著增加,而根冠比呈减小趋势。各处理下,磷高效基因型生物量、磷素积累量和根冠比均大于低效基因型。且随着有机磷水平的提高,磷高效基因型生物量和磷素积累量增幅较大。(2)随有机磷水平降低,野生大麦根系酸性磷酸酶和植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各处理下,磷高效基因型根系酸性磷酸酶和植酸酶活性显著高于低效基因型,分别是低效基因型的1.15—1.24倍和1.18—1.34倍。(3)野生大麦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与植酸酶的活性明显高于非根际,且随有机磷水平提高,土壤酶活性呈显著增加的趋势。各处理下,磷高效基因型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和植酸酶活性显著高于低效基因型,是低效基因型的1.23—1.33倍和1.15—1.30倍。(4)随有机磷水平提高,野生大麦根际、非根际土壤各有机磷组分含量显著增加。磷高效基因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活性有机磷和中活性有机磷含量显著低于磷低效基因型,而中稳性有机磷和高稳性有机磷含量无基因型差异。由于对有机磷的耗竭,根际土壤有机磷各组分含量低于非根际。磷高效基因型根际土壤活性较强的活性有机磷和中活性有机磷出现明显亏缺,其亏缺范围为0.64—1.12 mg·kg-1和13.8—33.9 mg·kg-1。【结论】磷高效野生大麦基因型通过根系或根际微域微生物分泌更多的酸性磷酸酶和植酸酶,提高根际土壤中活性有机磷和中活性有机磷生物有效性,从而具有较强的有机磷吸收利用能力,更能适应有效态磷缺乏的土壤环境。
推荐文章
三种有机磷农药对大麦毒性效应的研究
有机磷农药
大麦
叶绿素含量
细胞分裂
幼苗生长抑制
玉米拔节期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玉米
拔节期
水肥耦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磷高效野生大麦拔节期对植酸态有机磷的利用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野生大麦 磷高效 植酸态有机磷 磷素吸收 磷素积累量
年,卷(期) 2015,(16)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46-3155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5.16.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德勇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5 835 15.0 28.0
2 张锡洲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60 3906 36.0 53.0
3 李廷轩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56 5979 41.0 63.0
4 陈光登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8 208 10.0 14.0
5 蔡秋燕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46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1)
共引文献  (177)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92)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5(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6(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9(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0(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1(2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3(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野生大麦
磷高效
植酸态有机磷
磷素吸收
磷素积累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