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能源转化与存储领域,寻找优异的电极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以电剥离石墨烯为载体,硝酸钴、硝酸镍为原料,通过水热自组装制备了电剥离石墨烯负载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复合材料(CoNi-DHNW/EG).以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以纳米线的形式均匀分布在石墨烯上,其直径约为20nm.将CoNi-DHNW/EG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考察了其在电存储方面的应用性能,发现当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与电剥离石墨烯的质量比为7:3,Co(OH)2和Ni(OH)2的物质的量比为2:1,水热温度为120℃时,得到的Co0.66Ni0.33-DHNW/EG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存储性能,其比电容达到225F·g-1.该复合材料制备简单、原料易得、对环境无害,因此有望在能源存储与转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乙炔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水热法
双金属氢氧化物
乙炔黑
复合材料
超级电容器
石墨烯/钴镍双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电容特性
石墨烯
钴镍双氢氧化物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溶剂性质对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影响研究
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溶剂
一步反应液相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石墨烯负载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线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石墨烯 电剥离 双金属氢氧化物 纳米线 超级电容器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K8
字数 39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0411.2015.04.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6)
共引文献  (129)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3(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5(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2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9(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1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石墨烯
电剥离
双金属氢氧化物
纳米线
超级电容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2095-0411
32-1822/N
大16开
江苏省常州市大学城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8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70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