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摘要:
目的:从交叉学科角度分析血流特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间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发病机理提供技术条件和研究方法.方法:建立3种左冠状动脉模型,即牛顿血液模型、非牛顿血液模型和两相血液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左冠状动脉内血液流动进行瞬态数值模拟,分析血流速度场、壁面剪切力分布及红细胞流动特性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结果:获得了这3种左冠状动脉模型在一个心动周期内的血流动力学特性.结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分叉部位和钝缘支近心端外侧分布了大量的低速涡流区,低速涡流区的壁面切应力和红细胞体积分数均较小,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提供了适宜的生理环境.与牛顿和非牛顿血液模型相比,两相血液模型中红细胞的流动特性对血流速度及壁面切应力等血液动力学特性影响较大,更符合血液流动的真实情况.
推荐文章
冠状动脉局部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及斑块预警研究
冠状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计算机模型
冠状动脉狭窄对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流体动力学
冠状动脉
狭窄
血管壁面压力
壁面切应力
血流动力学
双向流固耦合作用下狭窄左冠状动脉内两相血流分析
两相流
狭窄
流固耦合
左冠状动脉
血液动力学
红细胞
基于CT成像的冠状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狭窄
三维重建
CT
血流动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左冠状动脉内两相血流动力学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两相流 左冠状动脉 血液动力学 红细胞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力学与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0-825
页数 分类号 R331.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202X.2015.06.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梦洪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 94 394 9.0 14.0
2 刘莹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153 1424 18.0 30.0
3 殷艳飞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9 43 3.0 6.0
4 章德发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8 40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536)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两相流
左冠状动脉
血液动力学
红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月刊
1005-202X
44-1351/R
16开
198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71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