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纳米银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纳米银进入水体中,对人类健康与环境造成潜在危害,因而迫切需要探寻有效去除水中纳米银的途径。浒苔是一种海洋生物,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本实验将浒苔提取液(Ee)作为一种新型助凝剂,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混凝处理含纳米银颗粒物(AgNPs)的模拟水样。考察了投药量,溶液pH值和投药顺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优选出了最佳混凝条件。通过混凝出水的Zeta电位测定探讨其混凝作用机理并采用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仪测定混凝过程中絮体粒径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纳米银混凝处理中,PAC与Ee复配的最佳投加量为2.0mg/LPAC及0.2mL/L Ee,最佳投加方式为PAC先于浒苔30s投加,且溶液的最佳作用pH为6。絮体特性实验的结果表明,Ee的使用可显著改善絮体结构,增大絮体的粒径及生长速度,破碎后的再生性能得到提高。但是产生的絮体较为松散,强度有略微降低。
推荐文章
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纳米银
大肠杆菌
抗菌作用
纳米银用于牙科根管消毒的抗菌作用研究
纳米银
根管消毒
粪肠球菌
溶血链球菌
抗菌作用
纳米银的抗菌机理研究进展
纳米银
抗菌机理
抗菌材料
抗菌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铝盐-浒苔混凝处理纳米银-腐植酸的效能及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期刊 水处理信息报导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铝盐-浒苔提取液 纳米银颗粒物 混凝效果 絮体特性 作用机制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2
页数 8页 分类号 X793.0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铝盐-浒苔提取液
纳米银颗粒物
混凝效果
絮体特性
作用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处理信息报导
双月刊
天津市丁字沽三号路85号化工部天津化工研
出版文献量(篇)
470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