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价江滩型流行区实施血防中长期规划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探讨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的对策,为江滩地区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提供有效路径.方法 采用前瞻性现场研究方法,选取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镇江市丹徒区,根据其血吸虫病流行程度,实施渐进式的"重点村→重点环境→重点水域"血防综合治理.连续开展居民病情、家畜病情和环境螺情调查,并收集防治措施实施情况.分析比较实施中长期规划前后病情和螺情控制效果,并绘制居民感染率、家畜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的变化图.结果 2005-2014年丹徒区共实施河道混凝土硬化护坡16.84 km,修建沉螺池9个,改建涵闸10座,建设家畜圈养畜舍3.85 hm2,开展家畜查治2.95万头次,淘汰耕牛170头,养鱼灭螺4 930 hm2,整理与涝渍改良土地1 560.00 hm2,建设抑螺防病林376.00 hm2,开展钉螺调查19 364.80 hm2,药物灭螺4 694.60 hm2,查、治病20.79万人次,建造三格式无害化厕所6.91万座,发放血防宣传材料28.22万份,防护用品1.97万人份,树立血防警示标志958个,张贴或悬挂血防宣传标语5 425条.血防中长期规划项目实施后居民感染率、牛感染率和钉螺感染率呈逐年下降态势,分别由2005年的0.08%、1.28%和0.13%下降为0;钉螺面积和感染螺面积由2005年的284.34 hm2和55.10 hm2下降到73.60 hm2和0,分别下降了74.12%和100%.2005-2014年羊的感染率呈波动状态,2005年粪检阳性率为1.13%,2007-2008年为0,2009-2012年回升到0.25%~ 0.95%,2013-2014年为0.2005-2010年牛的存栏数逐年减少,2011年后小幅增加,总体平稳;2006年后羊的存栏数逐年增加,到2010年达最高峰,2011年起呈下降趋势,与当地羊的血吸虫感染率波动基本一致.结论 江滩地区采取持续、渐进式的"重点村→重点环境→重点水域"血防综合治理是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路径,但这类地区疫情极易反复,要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必须加强防控羊和滩地野生动物等传染源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