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究以二烯丙基三硫化物为主要成分的大蒜素对心血管系统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以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为对象,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评价内皮细胞活力的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将细胞接种于matrigel ,观察血管形成能力的差异。结果: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在质量浓度为0.2μg/mL时对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强,其主要机制是通过减少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水平使内皮细胞在经历缺氧复氧后仍维持正常的增殖分化能力。结论:二烯丙基三硫化物通过线粒体途径减轻内皮细胞缺氧复氧的损伤。
推荐文章
卡托普利晚期预处理保护人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作用机制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内皮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卡托普利
晚期预处理眄
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
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
内皮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补阳还五汤对缺氧-复氧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补阳还五汤
缺氧-复氧
人脐静脉ECV
α-硫辛酸预处理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硫辛酸
缺氧复氧
氧化应激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凋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对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氧化应激 线粒体膜电位 增殖 分化
年,卷(期) 2015,(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5-57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29.2
字数 233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春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 207 782 13.0 18.0
2 过常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 8 7 2.0 2.0
3 王文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 7 2 1.0 1.0
4 孙笑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胸心外科 5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氧化应激
线粒体膜电位
增殖
分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医学
双月刊
1008-6358
31-1794/R
大16开
上海市医学院路136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
4-636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7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30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