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使用指示细菌、病毒代替有传染性的细菌、病毒,研究实验操作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风险,为相关实验室活动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数据. 方法 负压实验室内用高浓度指示细菌和病毒(噬菌体)进行实验室中多种实验操作产生的气溶胶风险,包括高浓度吹吸混匀、高浓度培养瓶意外跌落、离心管破裂产生的气溶胶风险实验. 安德森六级采样器主动采样和沉降平皿被动采样两种方法进行微生物气溶胶采样. 根据采样结果得到各种实验操作产生的气溶胶风险. 结果 在模拟的各种正常和意外事故的实验室操作中,在模拟测试条件下高浓度气溶胶吹吸在局部环境中产生的细菌气溶胶风险最高浓度为1174菌落形成单位( CFU)/m3、病毒气溶胶最高浓度为1058噬斑形成单位( PFU)/m3 ,高浓度培养瓶破碎产生的细菌气溶胶风险最高浓度为7957 CFU/m3、病毒为7942 PFU/m3 ,离心管破裂时产生的细菌气溶胶风险最高浓度为80 CFU/m3、病毒为78 PFU/m3. 结论 病原微生物实验操作中存在着产生很高微生物气溶胶的风险. 实验人员要遵守操作规程,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
推荐文章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验操作对室内空气产生微生物污染的研究
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气溶胶
源强
实验室感染
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病原微生物的体会
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建设
三级生物安全
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科技进展
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建设
分级
科技进展
医疗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
管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验操作产生气溶胶风险定量研究
来源期刊 军事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实验操作 气溶胶风险
年,卷(期) 2015,(1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6-928,93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7
字数 30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644/j.issn.1674-9960.2015.12.01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1)
195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实验操作
气溶胶风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军事医学
月刊
1674-9960
11-5950/R
大16开
北京太平路27号
82-757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13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1598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