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百花花楸活性成分季节变化,以期为百花花楸活性成分药用价值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以百花花楸不同季节枝、叶、果为原料,采用化学系统鉴别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总黄酮、总多糖、总萜进行定量。百花花楸不同部位化学成分有一定区别,主要在皂苷、蒽醌、及甾醇类;随季节总黄酮、总多糖及总萜有一定变化,一般来说7、8、9月为最佳采摘季节。百花花楸活性成分季节变化较为明显,且常见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尤其果实和叶,有一定食用及药用价值。
推荐文章
鼠掌老鹳草抗氧化活性成分季节变化研究
鼠掌老鹳草
多酚类成分
季节变化
抗氧化活性
红枫湖百花湖水质及浮游植物的变化
红枫湖
百花湖
水环境质量
富营养化
北京百花山核桃楸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
混交度
大小指数
角尺度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
喀斯特生态重建果园土壤养分季节变化研究
喀斯特
石漠化
生态重建
养分含量动态
季节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百花花楸活性成分季节变化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林副特产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百花花楸 活性成分 季节变化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9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460.1|S567.9
字数 40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68/j.cnki.fbsic.2015.0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柴军红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51 178 7.0 11.0
2 孙雪芳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1 35 4.0 5.0
3 宛春雷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1 38 4.0 5.0
4 郝经纬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
共引文献  (102)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6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百花花楸
活性成分
季节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林副特产
双月刊
1001-6902
23-1303/S
大16开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北山街165号
14-20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73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10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