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同盆地是汾渭盆地北端一个地面沉降较严重的区域,地下水开采是该区域地面沉降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地下水活动与地面沉降在空间和时间的相关性却鲜有研究。为了掌握该地区地下水活动与地面沉降的内在联系,该文基于Envisat ASAR数据,利用短基线集( 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InSAR技术对大同盆地地面沉降形变特征进行监测;同时利用地下水位监测数据,研究地面沉降中心与地下水位漏斗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对应关系,定量分析2处地下水位波动与地表形变的关系。研究表明,地下水开采是大同盆地水源地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但并非所有的地下水位漏斗都存在地面沉降。该研究成果对指导该地区地下水开采及控制地面沉降有一定参考价值。
推荐文章
开采浅层地下水对地面沉降影响的探讨
浅层地下水
开发利用
地面沉降
苏锡常地区
水文地质条件
抽降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计算与预测
降水
地面沉降
计算
预测
地下水开采一地面沉降模型研究
地下水三维流
非线性固结
水流固结耦合
混合井
人为边界
滞后补给
关于地下水开采引发地面沉降灾害的思考
地面沉降防治对策
裘布依稳定井流模型
水平井
辐射井
子母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SBAS时序分析的大同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活动研究
来源期刊 国土资源遥感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短基线集(SBAS) 地面沉降 InSAR 大同 地下水开采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7-13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P79
字数 46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46/gtzyyg.2015.01.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成生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32 396 12.0 18.0
2 刘媛媛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10 28 3.0 5.0
3 敖萌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2 3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短基线集(SBAS)
地面沉降
InSAR
大同
地下水开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土资源遥感
季刊
1001-070X
11-2514/P
大16开
北京学院路31号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74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