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再分析资料及雷达资料,综合分析2001年以来华南西部3次高架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温湿风特征、触发机制、抬升机制、雷达的回波特征及成因,得到以下结论:(1)该类过程出现在春天,发生在地面锋面北侧冷气团后约600 km 以上区域,发生时地面气温较低。(2)发生期间空气下湿上干,低层存在逆温,850~700 hPa 为强风垂直切变,有利于对流风暴生长和维持,而且高空槽前正负变温使700 hPa 与500 hPa 处的垂直温度递减率加大,加剧对流不稳定性。(3)高原槽前正涡度平流东移导致强烈上升运动是触发对流的条件之一;过程的暖湿气流在850 hPa 附近才开始抬升,而不是从地面开始。(4)较低的0℃、-20℃等温线高度,较厚的冻结层厚度,极小的对流有效位能 CAPE 值导致雹体较小。(5)冰雹云系的雷达回波特征是,基本反射率不强,无明显的倾斜或悬垂回波;回波高度不高且 VIL 值较低,沿径向在最大反射率后部有相对较大的谱宽值。
推荐文章
北京市朝阳区一次冰雹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
冰雹
强对流
预警服务
北京朝阳区
丰都县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
短时强对流天气
物理量参数
时空分布
2014年春季华南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强对流天气
风切变
冷池
配料法
华南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华南西部高架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来源期刊 广西科学院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高架冰雹 逆温 触发机制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特邀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9-147,154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458
字数 656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8)
共引文献  (17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架冰雹
逆温
触发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科学院学报
季刊
1002-7378
45-1075/N
大16开
广西南宁市大岭路98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5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