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物质传递方程、电荷传递方程和电化学动力学方程提出了浓差极化系数的概念,建立了全钒液流电池二维模型,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了钒电池极化过程,并对电极区域极化的分布进行了定量评估.研究表明:增加钒离子浓度,电极表面和溶液本体浓度趋同,活化极化和浓差极化减小,这种现象在高电流密度下尤为明显;浓度的增加也使得浓差极化系数减小,物质传递的影响减小,浓差极化相对于整个极化影响越来越弱;从进口到出口,浓差极化系数逐渐增加;电极与集流体接触面的浓差极化系数比电极中间区域高得多.
推荐文章
全钒液流电池充电/放电过程模型
全钒液流电池
二次电池
充放电过程模型
数值模拟
交叉放电
全钒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全钒液流电池
离子交换膜
大规模储能
全钒液流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设计
全钒液流电池
容量测试
充放电
测试系统
测试标准
全钒液流电池开路电压模型
全钒液流电池
开路电压
理论模型
电解液不均衡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钒离子浓度对全钒液流电池极化分布的影响
来源期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浓差极化系数 传质 数值模拟 传递过程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工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0-931
页数 12页 分类号 TM911
字数 53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9015.2015.04.02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全钒液流电池
浓差极化系数
传质
数值模拟
传递过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3-9015
33-1141/TQ
大16开
杭州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27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