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结合空间电荷透镜的原理图以及离子束流的磁流体运动方程对离子束流聚焦状态进行了理论研究.采用层流非碰撞模型数值计算了离子束流不同初始半径以及不同入射角的束流出射角、焦距以及最小焦斑半径.理论分析了能散度、色散像差等因素对束流最小焦斑半径的影响.在离子束流遵循能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则下,对不同入射角度的离子束流的束流最大半径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表明,束流入射角度增大,会聚角和最小焦斑半径减小,焦距增大.束流半径增大,会聚角、焦距和最小焦斑半径都增大.最佳会聚角所在的平滑区域内束流的发散度以及能散度对最小焦斑半径的影响较大.束流发散度或者能散度的增加,都能导致最小焦斑半径的增大.入射角度绝对值相同的束流,束流最大半径相同.
推荐文章
脉冲离子束流聚焦装置的研制
脉冲离子束流
限束
透镜
聚焦
强流离子束发射度仪研制
强流
离子束
发射度
测量
缝丝法
低能强流离子束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
低能强流离子束系统
计算机控制
连锁保护
强流脉冲离子束核物理参数诊断技术初步研究
强流脉冲离子束
活化法
PIN探测器
热释光探测器
固体核径迹探测器CR-39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强流离子束流聚焦状态的数值模拟
来源期刊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出射角 焦距 最小焦斑半径 束流最大半径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等离子体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4-28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L61+2.11
字数 29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568/j.0254-6086.201503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凤娟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2 0 0.0 0.0
2 张潮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12 43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出射角
焦距
最小焦斑半径
束流最大半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季刊
0254-6086
51-1151/TL
大16开
四川成都二环路南三段3号
62-179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87
总下载数(次)
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