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微时代”的到来在改变传统青年政治社会化范式的同时,也为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现代转型带来了冲击。“碎片化”“去中心化”导致青年群体政治选择困难,“指尖决策”加剧了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非理性”,“手机依赖”导致青年群体政治角色认知失调,“把关人”角色弱化加剧了青年群体政治行为失范等。要规制和应对这些不足,必须从“外在引导”与“内在形塑”两个方面入手,既要注重“微空间”中的政治治理,又要加强现实政治环境的优化改善,努力构建一种网上网下能够和谐共振的双向引导机制:同时,也要注重青年群体的“内在形塑”。提升其“微素养”,完善其“微道德”。
推荐文章
论新媒体对高校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
高校青年学生
政治社会化
公民教育
浅谈邓小平的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思想
邓小平
青年
政治社会化
少年儿童道德社会化与政治社会化:内涵、关系与路径
少年儿童
社会化
学校德育
少先队组织教育
政治社会化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教育途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时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嬗变及规制
来源期刊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微时代” 青年 政治社会化 冲突 治理
年,卷(期) 2015,(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4
页数 4页 分类号 D432.6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勇超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时代”
青年
政治社会化
冲突
治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月刊
2095-6015
53-1222/E
昆明市官渡区八公里贵昆路227号
出版文献量(篇)
1164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