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秸秆还田作为一种有效的秸秆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还可以缓解农田生态压力.研究稻麦轮作系统下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短期影响,可为提出适宜当地生产的秸秆还田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稻麦轮作农田定位试验进行了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7个处理,以稻麦季秸秆均不还田为对照处理(CK),6个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测定了秸秆还田后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稻麦产量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试验范围内的秸秆还田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活性碳组分的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并能增加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2)土壤总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增幅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以连续两季50%秸秆还田量处理下显著较高,而水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在连续两季25%秸秆还田量处理下最高;3)相比秸秆不还田处理,连续两季25%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均最显著;4)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均为在连续两季25%和50%秸秆还田量处理下增产较显著,与秸秆不还田相比,水稻增产达9.0%,小麦增产达11.45%;5)土壤碳库、土壤酶活性以及水稻和小麦产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连续两季25%和50%秸秆还田量表现出显著提高土壤碳汇能力和增加作物产量的优势.
推荐文章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秸秆还田
宁南旱区
活性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稻麦轮作下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和稻田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
稻麦轮作
产量
可溶性有机碳(DOC)
土壤类型
间歇淹水
黑土活性有机碳库与土壤酶活性对玉米秸秆还田的响应
秸秆还田
黑土活性碳库
碳库管理指数
土壤酶活性
春玉米产量
黄土旱塬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连续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方式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玉米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酶活性及产量的短期效应
来源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稻麦轮作 土壤活性碳组分 土壤酶活性 产量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1-377
页数 7页 分类号 S141.4|S154.2
字数 41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4/zwyf.2015.02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卞新民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216 4622 36.0 56.0
2 朱利群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70 1137 17.0 31.0
3 胡乃娟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14 404 9.0 14.0
4 张政文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10 244 7.0 10.0
5 杨敏芳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4 266 4.0 4.0
6 韩新忠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4 232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5)
共引文献  (1163)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8)
同被引文献  (662)
二级引证文献  (349)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3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2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9(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9)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56)
  • 引证文献(20)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8(104)
  • 引证文献(20)
  • 二级引证文献(84)
2019(159)
  • 引证文献(21)
  • 二级引证文献(138)
2020(96)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8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秸秆还田
稻麦轮作
土壤活性碳组分
土壤酶活性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月刊
1008-505X
11-3996/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169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41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