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技术具有高精度的地形测绘能力。然而在山区地形条件下,受SAR侧视成像的影响,存在较多的几何畸变区域,干涉相位表现为不连续或者缺少有效信息的情况,对单一的干涉图像对处理难以得到精确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融合两个或多角度的干涉数据可以用于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根据这一思路利用机载双天线InSAR对飞数据进行实验,针对山区地形条件下参考高程近似影响运动补偿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高程迭代的运动补偿方法,对于阴影、叠掩区域容易导致相位解缠误差的问题提出基于地形特征的相位解缠方法,从而尽可能降低单一角度数据的DEM误差,以达到消除对飞数据重叠区域3维定位不一致的目的,拼接实验结果验证了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推荐文章
机载双天线InSAR数据生成高精度DEM的误差分析
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双天线
数字高程模型(DEM)
误差分析
误差传播
机载双天线InSAR复图像自动配准研究
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复图像配准
FFT
相关系数
干涉纹图
基于连接点的机载双天线InSAR系统相位偏置估计算法
机载双天线
InSAR系统
相位偏置估计
地面控制点
连接点
最小二乘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机载双天线InSAR对飞数据处理与分析
来源期刊 雷达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机载InSAR 运动补偿 相位解缠 对飞数据融合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8
页数 11页 分类号 TP391
字数 35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00/JR141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赤飚 中国科学院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80 966 16.0 26.0
5 李芳芳 中国科学院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20 464 9.0 20.0
9 胡东辉 中国科学院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34 437 11.0 20.0
13 仇晓兰 中国科学院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29 144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4)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机载InSAR
运动补偿
相位解缠
对飞数据融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雷达学报
双月刊
2095-283X
10-1030/TN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2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