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钻井液与完井液       
摘要:
以最大程度解堵、最小程度对岩心破坏、最优化酸液置放为目标对巨厚强非均质性砂岩储层酸液体系和酸化工艺进行了探索.采用钻井液伤害实验与酸化解堵实验相结合、长岩心实验与短岩心实验相结合,宏观测试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思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泥质含量高、胶结疏松的储层可适当增加前置酸浓度(HCl浓度增加到15%),同时降低主体酸HF浓度(降低到1%).岩心切片结合电镜扫描分析确定伤害深度和解堵半径,为用酸规模优化提供依据.对于巨厚的孔隙型储层,可以通过封隔器分隔+变密度射孔+转向酸的组合模式实现储层均匀改造,而对于裂缝发育段应该坚持“大排量、大液量、高泵压”的改造模式以实现储层深度解堵.
推荐文章
厚层强非均质砂岩储层酸液立体放置优化设计
非径向解堵
天然裂缝
酸液立体放置
网络裂缝酸化
L油田巨厚层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辫状河三角洲
厚油层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
挖潜
S凝析气藏含砾岩段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
储层非均质性
变异系数
突进系数
塔里木盆地
陕北吴起地区延长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储层非均质性
成岩作用
旋回
鄂尔多斯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巨厚强非均质性砂岩储层酸化技术
来源期刊 钻井液与完井液 学科
关键词 储层酸化 巨厚强非均质性砂岩 转向酸化 网络裂缝酸化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4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35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696/j.issn.1001-5620.2015.04.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国华 华北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 5 3 1.0 1.0
2 何春明 3 8 1.0 2.0
3 李凝 华北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 1 0 0.0 0.0
4 吴军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储层酸化
巨厚强非均质性砂岩
转向酸化
网络裂缝酸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钻井液与完井液
双月刊
1001-5620
13-1118/TE
大16开
198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7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0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