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油气田钻井过程中窄钻井液密度窗口导致的井漏问题,建立了适合深水环境的井壁稳定分析计算模型,应用地震层速度资料对L4井的地层孔隙压力、坍塌压力、破裂压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坍塌压力随井深增加而增大,但总体都小于地层孔隙压力,因此将地层孔隙压力作为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的下限。破裂压力随井深增加而增大,在海底泥面处最小,仅为1.02 g/cm3,地层孔隙压力与地层破裂压力下限的范围仅为0.021~0.092 g/cm3,最大也只有0.290 g/cm3,表明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窄。结合目标井的实际情况,考虑ECD、激动压力等的影响,推荐了不同层段钻井液密度范围,计算结果与实钻情况吻合,满足实际需要,表明应用层速度计算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是可行的。
推荐文章
海洋深水钻井水基钻井液密度的预测
钻井液密度
计算模型
温度
压力
深水钻井
海洋深水钻井钻井液研究进展
钻井液
深水钻井
井眼净化
天然气水合物
深水钻井液初步研究
深水钻井
深水钻井液
低温
钻井液性能
测定
模拟装置
适于深水钻井的恒流变合成基钻井液
深水钻井
流型调节剂
恒流变
合成基钻井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地震层速度法预测南海北部深水钻井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
来源期刊 石油钻采工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深水钻井 钻井液密度窗口 低温 钻井难点 地震层速度法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钻井完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4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249
字数 25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639/j.odpt.2015.04.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忠慧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33 190 8.0 12.0
2 朱亮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30 163 7.0 11.0
3 吴惠梅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15 74 4.0 8.0
4 李磊 11 41 4.0 6.0
5 方满宗 13 105 7.0 10.0
6 陈江华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7 2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7)
共引文献  (14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深水钻井
钻井液密度窗口
低温
钻井难点
地震层速度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钻采工艺
双月刊
1000-7393
13-1072/TE
大16开
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8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60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