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施磷量下作物根系形态、生理适应性及对磷的积累量,不仅可以挖掘作物自身利用磷的潜力,还可筛选出耐磷能力强的品种,提高磷肥的利用率.[方法]以晋红小豆1号、保红小豆8824/17和东北大红袍3个红小豆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进行试验.设施用P2O50(P1)、50(P2)、100(P3)和200 mg/kg(P4)4个水平,2013年5月18日播种,每盆播种15粒种子,第一片真叶露出后每盆定苗8株,红小豆生长至30 d时,对其植株进行有关指标测定.[结果]对3个红小豆品种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结果为:1)随着供磷量的增加,晋红小豆1号的叶面积升高,株高先升高后降低,而其他两个品种的叶面积和株高都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红小豆根冠比改变,总根长增加及根面积增大,影响了地上部和总根干物质量.2)随着供磷量的增加,3个品种的红小豆根系活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系磷酸酶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磷积累量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随着供磷量的增加,SOD、POD活性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含量在低磷和高磷水平下较高,晋红小豆1号的SOD、POD活性低于其他两个品种,MDA含量高于其他两个品种.4)在低磷和高磷水平下叶绿素相对含量较其他水平为低,但差异不显著,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上升,初始荧光(Fo)下降.[结论]红小豆可以通过生理反应和改变根系构型来适应不同的磷素养分水平.本研究中红小豆通过伸长根长、增大根面积导致根冠比明显增加,显著改变了干物质在地上部和根系之间的分配来适应不同的磷营养水平.3个品种红小豆从植株形态和生理等指标上均有差异,其中,晋红小豆1号的耐低磷、高磷胁迫能力高于另外两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