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摘要:
为了研究磨削力与磨削热耦合作用的残余应力场,基于磨粒轨迹分析和磨粒接触分析,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建立了磨削孤区热源分布模型.模型分析了磨削孤区热量分配关系,不需预先假设沿磨削弧总热源分布形状及热量分配比一致,即可获得磨削弧区热源分布形状,解决了以往热源分布形状常被假设为矩形和直角三角形,但矩形热源和直角三角形热源并不能准确地描述热源分布形状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法仿真分析了工件磨削温度场,采用热成像仪实测了磨削温度场,并将磨削温度场有限元仿真结果和热成像仪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热成像仪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磨削弧区最高温度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在2.24%~15.3%范围内;直角三角形热源并不能准确地描述磨削弧区热源分布形状;磨削弧区热源分布形状更接近四次多项式函数曲线.
推荐文章
已加工表面热源模型研究及磨削温度场数值模拟
磨削
热源形状
磨削温度场
数值模拟
基于有限差分模型的磨削弧区流场动压力数值分析
流体动压力
磨削
泊松方程
有限差分法
环形热管砂轮强化磨削弧区换热研究
热管
磨削孤区
磨削温度
强化换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磨削弧区热源分布形状研究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热源分布 热源形状 热量分配比 磨削温度场
年,卷(期) 2015,(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12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G580.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52/xjtuxb201508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葛培琪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22 1523 21.0 33.0
5 毕文波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7 114 7.0 10.0
6 郑传栋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3 27 2.0 3.0
7 王德祥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 2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58)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热源分布
热源形状
热量分配比
磨削温度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月刊
0253-987X
61-1069/T
大16开
196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1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