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华南地块处在伸展扩张的构造背景下,在扬子板块东南缘发育了广泛的硅质岩沉积。湘中地区发育了自震旦系陡山沱组、留茶坡组及寒武系牛蹄塘组连续的深水相沉积,岩性以层状硅质岩为主,夹炭质、硅质页岩。通过对硅质岩的主量、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本区硅质岩 SiO2含量极高(普遍>92%),Al/(Al +Fe +Mn)比值普遍大于0.6,稀土元素澳大利亚后太古代平均页岩(PAAS)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中—弱 Ce 负异常且有明显的重稀土富集特征。震旦纪陡山沱期硅质岩样品中 Ce /Ce*值、LaN /YbN 值、Y/Ho 值分别为0.34~0.54、0.05~0.10、38.00~51.44;灯影期硅质岩样品中 Ce /Ce*值、LaN /YbN 值、Y/Ho 值分别为0.70~0.85、0.06~0.37、35.91~46.79;寒武纪初期硅质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灯影期相似,Ce /Ce*值、LaN /YbN 值、Y/Ho 值分别为0.58~0.78、0.26~0.40、34.75~45.58。湘中地区震旦纪—寒武纪之交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期硅质岩为正常的海水沉积成因,整体受热液和陆源影响较小,但从震旦纪陡山沱期至寒武纪初期陆源输入有增加趋势,硅质来源可能与硅质浮游生物有关,硅质岩沉积环境始终保持在深水盆地中,湘中地区沉积盆地符合被动大陆边缘伸展型盆地特征。
推荐文章
浙黔桂地区寒武纪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背景
硅质岩
寒武纪
常量元素
稀土元素
那拉提构造带震旦纪蛇绿岩的发现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那拉提
构造带
震旦纪
蛇绿岩
地球化学
黔东前寒武纪-寒武纪转换时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黑色岩系
前寒武纪-寒武纪转换时期
微量元素
黔东
扬子陆块震旦纪-寒武纪之交的地壳伸展作用:来自沉积序列与沉积地球化学证据
关键词:铜仁坝黄
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SCB)
沉积序列
沉积地球化学
沉积动力学模式
扬子陆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湘中震旦纪-寒武纪之交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环境研究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关键词 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 华南 硅质岩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学 术 讨 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9-510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113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509/j.georeview.2015.03.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5)
共引文献  (405)
参考文献  (4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240)
二级引证文献  (49)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8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5(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7(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3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1(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3(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5(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7(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8(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27)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
华南
硅质岩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