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 5.0层流两相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微通道内液滴被动式融合机理及影响因素.在液滴生成的下游通道设计长棱形的扩张通道,形成流速降低梯度区,实现了液滴的有效融合.结果表明:微液滴的被动式融合利用的是油/水界面张力的作用使液滴自发融合,主要分为4个过程:液滴相遇、液滴接触、液滴破碎和液滴融合.连续相入口处的雷诺数和液滴体积是影响液滴融合的关键因素.一定范围内,雷诺数越大,融合时间越短,当超过临界值时,雷诺数越大,液滴运动速度过快,则无法实现融合;一定范围内,液滴体积越大,融合时间越短.当超过临界值时,液滴运动轨迹发生变化,使两液滴不能相遇,无法融合.
推荐文章
T型微流控芯片中微液滴破裂的数值模拟
微流控芯片
微液滴
T型微通道
破裂
VOF
液滴微流控的集成化放大方法研究进展
微流体学
微通道
集成
放大
分配网络
基于显微图像识别的微流控液滴聚并研究
微流控
聚并
显微分析
图像识别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微液滴融合研究进展
微流控技术
液滴融合
微通道
芯片实验室
评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液滴被动式融合数值仿真研究
来源期刊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流控 液滴 融合 界面张力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2
页数 5页 分类号 TH79
字数 31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4081/j.cnki.hgdxb.2015.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媛媛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1 114 4.0 10.0
2 张思祥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70 154 6.0 9.0
3 程景萌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7 50 4.0 6.0
4 杨丽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0 32 3.0 5.0
5 周围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45 66 4.0 6.0
6 姜云峰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6 54 3.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8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流控
液滴
融合
界面张力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7-2373
13-1208/T
大16开
天津市北辰区双口镇西平道5340号
191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02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17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