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玉米秸秆作为生物质活性炭的原材料,CO2作为活化介质,分别以KOH、HNO3和CH3 COOH作活化剂,在800℃下一步法制备出玉米秸秆活性炭,并针对部分样品分别使用KOH、HNO3和CH3 COOH进行化学活化。分别考察CO2活化时间、CO2活化剂浓度、化学活化种类及后续热处理工艺对样品吸附CO2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活化过程可拓展活性炭的空隙结构,显著提高其对CO2的吸附。在最优工艺下(4mol/L HNO3活化+100℃水浴加热1h+600℃热处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达639.8 m2/g,其CO2捕集效率为7.33%,高于市场商业用活性炭的6.55%。同时,考察活性炭微孔和中孔对CO2吸附的影响规律,并采用Bangham动力学模型探讨样品的吸附性能。
推荐文章
钾盐助剂对活性炭甲烷吸附性能及孔结构的影响
甲烷吸附储存
活性炭吸附剂
制备
助剂
孔结构
孔结构对活性炭吸附CH4和CO2的影响
高比表面积
活性炭
天然气
二氧化碳
孔结构
吸附存储
吸附分离
预处理方法对活性炭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影响
活性炭
预处理
微观结构
吸附性能
活性炭对CO和CO2的吸附行为研究
活性炭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吸附等温线
吸附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物质活性炭微孔和中孔结构对CO2吸附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新型炭材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CO2吸附 活性炭 生物质 物理活化 化学活化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6-166
页数 11页 分类号 TQ127.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016/S1872-5805(15)6018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来宏 东南大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28 1816 26.0 36.0
2 肖军 东南大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5 1644 25.0 36.0
3 宋涛 东南大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2 201 7.0 13.0
4 廖景明 东南大学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3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53)
二级引证文献  (8)
194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O2吸附
活性炭
生物质
物理活化
化学活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型炭材料
双月刊
1007-8827
14-1116/TQ
16开
太原市165信箱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8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812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