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陶瓷与金属直接连接后在陶瓷侧会产生很大的残余应力.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Cu,Ni,Ti,Mo等缓冲层及缓冲层的不同厚度对复合材料残余应力的影响.Cu,Ni,Ti,Mo缓冲层均能缓解复合材料内的残余应力,屈服强度低的Cu,Ni,Ti依靠自身的塑性变形,能有效降低陶瓷部分的残余应力.缓冲层的屈服强度越低,缓解残余应力的作用越明显.线膨胀系数小的Mo可以调整残余应力场的分布状态.随着缓冲层厚度的增加,残余应力先减小后增大,Cu,Ni,Ti,Mo缓冲层的最佳厚度为0.4 mm.
推荐文章
缓冲层对硬质合金环与钢体钎焊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
有限元法
硬质合金环
残余应力
缓冲层
焊接残余应力对316LN不锈钢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
316LN不锈钢
残余应力
应力腐蚀
裂纹扩展速率
焊接工艺对SUS301L不锈钢残余应力的影响
二维探测器
X射线
SUS301L-MT不锈钢
焊接残余应力
紫铜/Al2O3陶瓷/不锈钢复合结构钎焊接头残余应力研究
紫铜/氧化铝陶瓷/不锈钢复合结构
钎焊
形变
残余应力
有限元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缓冲层对Si(C,N)/不锈钢合金层状结构残余应力的影响
来源期刊 金属制品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1Cr18Ni9Ti 有限元 残余应力 屈服强度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B333
字数 25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4226.2015.0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树鹏 3 4 2.0 2.0
2 周宗才 6 14 2.0 3.0
3 马瑞娜 44 174 8.0 10.0
4 王威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9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1Cr18Ni9Ti
有限元
残余应力
屈服强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金属制品
双月刊
1003-4226
41-1145/TG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化工路100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9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83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