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4个方面综述了有关青藏高原大地形热力“驱动”对中国东部雨带和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的影响作用的研究进展:(1)中国三阶梯大地形热力过程变化与季风雨带季节演进;(2)青藏高原地-气过程热力“驱动”及其季风水汽输送结构;(3)青藏高原积雪冷源对中国东部水汽输送结构及其雨带分布的影响;(4)青藏高原视热源变化与雨带年代际变化相关特征及其可能调制。其主要研究结论是:(1)中国西部高原特殊三阶梯大地形结构强化了海-陆热力差异,尤其是高原大地形使地-气热力差异季节变化有由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大地形区域延伸变化趋势,且其与季风雨带由东南沿海移向西北朝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边缘同步演进,两者似乎存在类似季节内演进的一种“动态的吸引”。(2)中国东部雨带时空变化特征和季风强弱变化趋势均与青藏高原热源强弱异常变化相对应。青藏高原热源异常影响低纬度海洋向陆地的水汽传输路径和强度,进而调制中国东部降水时空演变。在青藏高原热源强和弱年,中国降水变率空间分布特征分别为“北涝南旱”和“南涝北旱”。青藏高原视热源强(弱)异常变化“强信号”将对东亚与南亚区域的季风水汽输送结构,以及夏季风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异具有“前兆性”的指示意义。(3)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独特南北两支水汽流的汇合带,该地区夏季青藏高原热源与水汽通量相关矢特征呈类似于青藏高原多雪与少雪年水汽通量偏差场中水汽汇合区显著特征差异,揭示了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冷源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长江流域梅雨水汽输送结构特征。(4)中国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基本型态为中国东部呈“南涝北旱趋势”,西北区域呈现出“西部转湿趋势”。但基于近10年青藏高原春季视热源出现“降后回升”趋势,中国东部“南涝北旱”的降水格局已出现转折趋势。
推荐文章
春季青藏高原感热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和预测作用
感热通量
青藏高原
中国东部降水
预报技巧
青藏高原地表位涡密度强迫对2008年1月中国南方降水过程的影响Ⅱ:数值模拟
极端天气
青藏高原
位涡密度(PVD)
地表位涡密度强迫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藏高原热力强迫对中国东部降水和水汽输送的调制作用
来源期刊 气象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降水 调制作用 季风雨带 水汽传输 视热源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35
页数 16页 分类号 P463.21+3
字数 914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祥德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156 6299 43.0 74.0
2 施晓晖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37 990 18.0 3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5)
共引文献  (512)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405)
二级引证文献  (142)
18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4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51)
  • 引证文献(14)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19(72)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64)
2020(3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藏高原
降水
调制作用
季风雨带
水汽传输
视热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学报
双月刊
0577-6619
11-2006/P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46号
2-368
192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4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47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