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乳化液是冷轧带钢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润滑剂,其摩擦学和极压性能会影响到成品的板形、厚度和表面质量.润滑性较好的乳化液可以显著降低带钢的末道次厚度.通过正交试验调整乳化液组分后,摩擦系数从优化前的0.0817降至现在的0.0773,磨斑直径从0.711 mm降至0.671 mm,PB值从956 N升至1015 N,其中PB值最小值为883 N,超出标准要求值581N50.2%,且在轧制中可显著降低末道次厚度,有助于生产出性能更稳定的带钢产品.乳化液组分中油性剂剂量选择10%,防锈剂剂量选择3%,乳化液浓度选择3%时,乳化液的综合性能最优,也可以得到更小的轧后厚度,但PB值略低.若对PB值有较高要求,可适当提高乳化液浓度.
推荐文章
乳化剂和分散相含量对乳化液黏度的影响
乳化液
黏度
乳化剂
分散相
焊管的水基防锈剂研究
焊管
防锈剂
水溶性
腐蚀与防护
乳化剂对动态膜分离油水乳化液过程的影响
分离
乳化剂
分子模拟
渗透通量
YTF-1飞机硬膜脱水防锈剂理化性能和使用性能研究
飞机
腐蚀防护
脱水
缓蚀剂
理化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油性剂、防锈剂对乳化液摩擦学性能和其冷轧效果的影响
来源期刊 润滑油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冷轧乳化液 带钢 摩擦系数 PB值 末道次厚度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油品研究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626.39
字数 301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建林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7 940 16.0 21.0
2 刘翘楚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 17 2.0 4.0
3 戈晓达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2)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冷轧乳化液
带钢
摩擦系数
PB值
末道次厚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润滑油
双月刊
1002-3119
21-1265/TQ
大16开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星海中龙园4号
8-212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0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78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