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有创正压通气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 2010年1月到2014年6月间收治的确诊IPF合并ARF患者12例,根据接受机械通气方式的不同分为无创正压通气(NPPV)组7例和有创正压通气(IPPV)组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前的一般情况、实验室结果和机械通气治疗情况.结果 IPPV组入院时白细胞水平和PaC02水平较NPPV组高Q=1.799,P=0.038;t=1.783,P<0.001),最终接受IPPV的5例患者在28 d内均死亡,而只接受NPPV的7例患者有5例在入住RICU后28 d仍存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感染可能是导致IPF患者发生ARF的重要原因,IPF合并ARF患者不能从有创正压通气治疗中受益.
推荐文章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特发性肺纤维化
呼吸衰竭
临床价值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特发性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功能试验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肺纤维化
呼吸衰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有创正压通气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干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有创正压通气 特发性肺纤维化 急性呼吸衰竭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7-341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9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15.06.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频华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74 470 10.0 18.0
2 谭洪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12 48 4.0 6.0
3 吴靓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14 148 7.0 12.0
4 周作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4 9 2.0 3.0
5 曹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4 20 2.0 4.0
6 杨伊莹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2 3 1.0 1.0
7 杨宇琼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 1 3 1.0 1.0
8 胡成平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5)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有创正压通气
特发性肺纤维化
急性呼吸衰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双月刊
1674-6880
11-9297/R
16开
杭州市庆春路79号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6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