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新疆克里雅河流域荒漠-绿洲交错带自然生长的芦苇、柽柳、胡杨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及环境影响因子,通过对比3种植物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探讨3种植物对荒漠环境的适应特性和机制.结果表明:(1)3种植物叶片Pn日变化均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午休”现象明显,Pn日均值的大小依次为胡杨>芦苇>柽柳,种间差异不显著.(2)Tr、PAR和Gs与3种植物Pn的日变化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影响芦苇Pn的主要因子是Tr、PAR和Gs,作用效应为Tr>Gs>PAR;影响柽柳Pn的主要因子是Tr、Gs,作用效应为Tr>Gs,;影响胡杨Pn的主要因子是Tr.(3)3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光强和CO2的响应特征可用二次方程描述;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均为柽柳>胡杨>芦苇;CO2补偿点为胡杨>柽柳>芦苇,饱和点为胡杨>芦苇>柽柳.(4)3种植物的表观量子效率在0.0341-0.0411 mol/mol之间,羧化效率在0.0480-0.0546mol m-2 s-1之间.综合比较表明,3种干旱区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日均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和CO2同化能力差异不显著,气孔限制是光合“午休”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影响3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各不相同,但Tr与Pn间的关系较其它因子更为密切.
推荐文章
新疆克里雅河流域绿洲适宜规模
克里雅河流域
干旱区
绿洲适宜规模
绿洲稳定性
水热平衡模型
新疆克里雅河流域绿洲适宜规模
克里雅河流域
干旱区
绿洲适宜规模
绿洲稳定性
水热平衡模型
不同生活型植物非光合部分反射光谱和盖度的关系
地面高光谱
非光合植被盖度
干枯燃料指数
纤维素吸收指数
色季拉山林线不同生活型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高山林线
生活型
功能群
水分利用效率
稳定碳同位素比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克里雅河流域荒漠-绿洲交错带3种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光合特性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净光合速率 芦苇 柽柳 胡杨 荒漠-绿洲交错带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3-741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3103026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邹杰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 7 85 5.0 7.0
2 唐立松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3 524 14.0 22.0
6 丁俊祥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5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2)
共引文献  (749)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500)
二级引证文献  (102)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7(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3(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4(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6(2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5)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2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36)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9(3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20(3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净光合速率
芦苇
柽柳
胡杨
荒漠-绿洲交错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