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魏晋玄学之辩中,经学家王弼继承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又吸收《易传》中"象"的概念,提出了"得意忘象"说,是魏晋时期"言不尽意"论的集大成者.而"得意忘象"说直接推动了中国文学理论中"意象"概念的形成,对后世文学创作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通过对先秦到魏晋时期"言不尽意"论演变的梳理来把握言意观的文学化倾向,分析其文学影响.
推荐文章
象思维的路径
象思维
路径
中医
王畿教育思想探究
王畿
教育思想
哲学思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王弼"得意忘象"说论"言不尽意"的演变及影响
来源期刊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言不尽意 得意忘象 意象
年,卷(期) 2015,(8) 所属期刊栏目 史海文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8,150
页数 2页 分类号 B235
字数 296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博 24 37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言不尽意
得意忘象
意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生活·中旬刊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148
总下载数(次)
125
总被引数(次)
60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