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松潘—甘孜造山带广泛分布着三叠纪花岗岩体,其成因对正确认识研究区花岗岩浆的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万里城岩体寄主花岗岩具有高的SiO2含量(69.43%~73.10%)和较高的全碱含量,具弱过铝质(A/CNK=1.01~1.12)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I型花岗岩类。暗色微粒包体具较低的SiO2含量(52.85%~59.50%)和较高的Mg#值(45~63),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二长(闪长)岩。包体为典型的岩浆细粒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环带结构斜长石、瞳状石英、反鲍文序列的不平衡岩浆结构等。微量与稀土元素分析表明,包体起源于壳幔混合作用,是底侵的幔源玄武质岩浆与上覆壳源长英质岩浆混合的产物,混合的熔体经历了钛铁矿、黑云母等矿物的分离结晶,最终形成万里城暗色微粒包体。而寄主花岗岩则起源于纯的长英质陆壳,岩石具有较低的Mg#值(21~39)、中等的CaO/(MgO+TFeO)值、较高的K2O/Na2O和(Na2O+K2O)/(TFeO+MgO+TiO2)值等,指示源区主要为变杂砂岩类。综合区域地质资料,提出松潘—甘孜造山带内大规模花岗质岩体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碰撞后伸展背景下的玄武质岩浆底侵加热。
推荐文章
苏鲁造山带A型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A型花岗岩
元素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岩石圈地幔
苏鲁造山带
造山动力学定量研究--理论与方法
造山
动力学
数值模拟
非线性
耦合
松潘—甘孜造山带南缘江浪穹窿文家坪花岗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松潘—甘孜造山带
江浪穹窿
A2型花岗岩
岩石成因
龙门山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带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龙门山造山带
中生代花岗岩
构造意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松潘-甘孜造山带万里城花岗岩及其岩浆包体的成因与地球动力学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松潘-甘孜造山带 万里城岩体 暗色微粒包体 I型花岗岩 岩浆混合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2-305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588.12+1|P597+.3
字数 855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兵 17 127 6.0 11.0
2 白宪洲 31 184 8.0 11.0
3 鄢圣武 7 11 2.0 3.0
4 伍文湘 4 11 2.0 3.0
5 文龙 7 16 3.0 4.0
6 杨辉 5 13 2.0 3.0
7 王玉婷 11 44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1)
共引文献  (269)
参考文献  (4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5)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6(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5(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7(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8(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松潘-甘孜造山带
万里城岩体
暗色微粒包体
I型花岗岩
岩浆混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