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语言深处破解、呈现语言自身嵌入、携带的漏洞,对语言的审视态度也无疑成为李心释对生命切入的一个有效视角,生命自身的局限性、虚无性成为一种否定力量呈现于日常生活面前,他通过积极的诗歌书写不断触及人类潜意识与隐秘的情感地带,为当代诗歌书写在思想、审美提供了另一种话语启示。
推荐文章
论李颀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颀
诗歌
艺术成就
论英语诗歌之美感
英语诗歌
美感
形美
声美
意美
论英语诗歌之美感
英语诗歌
美感
形美
声美
意美
试论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诗歌语言
美育
意义
途径
方法
问题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在语言深处审视虚无——李心释诗歌论
来源期刊 美与时代:学术(下)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语言 隐喻性 可能 当代诗歌
年,卷(期) 2015,(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8
页数 4页 分类号 B516.5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迎春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152 86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语言
隐喻性
可能
当代诗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美与时代:美学(下)
月刊
1003-2592
41-1061/B
郑州市大学路75号
36-262
出版文献量(篇)
667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