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引入双螺杆磨浆法,采用啮合同向双螺杆磨浆机,将高压蒸煮处理(0.2 MPa,保压10、30、50 min)的木片(长16~50 mm,宽10~25 mm,厚3~8 mm)在不同设备参数(反向螺旋槽口宽度12、16、20 mm)下进行挤榨加工制得细长状单元,研究了单元形态和表面特征,并将挤榨单元制成人造板。结果表明:采用双螺杆磨浆法可将经高压蒸煮处理的木片成功解离为细长状挤榨单元,其形态与普通TMP纤维有显著区别,挤榨单元长度大部分分布在10 mm以内,对应3个槽口宽度的挤榨单元平均长度分别为4.45、5.08和6?18 mm。双螺旋磨浆机的设备参数对挤榨单元的形态具有显著影响,在12~20 mm反向螺旋槽口宽度条件下,木片解离单元长度基本控制在2~10 mm。挤榨单元人造板性能优异,其吸水厚度膨胀率、内结合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相关的国家标准值,与普通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相当。
推荐文章
双螺旋中心进料薄膜机头的设计
薄膜
挤出
双螺旋中心进料机头
设计
双螺旋木片洗涤机的设计
木片
洗涤机
设计
双螺旋绕组的导线换位方向的探讨
变压器
绕组
螺旋式
换位
探讨
双螺旋冷榨机出饼机构的改进
双螺旋冷榨机
出饼机构
改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意杨木片双螺旋挤榨单元的形态及表面特征
来源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双螺旋磨浆法 挤榨单元形态 表面特征 人造板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115
页数 5页 分类号 S781
字数 50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15.04.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秀娟 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5 146 6.0 12.0
3 陈玲 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5 52 4.0 6.0
4 徐信武 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8 340 10.0 15.0
5 周秉亮 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 24 2.0 4.0
8 范刚华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螺旋磨浆法
挤榨单元形态
表面特征
人造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006
32-1161/S
大16开
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
28-16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9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715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