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雾霾区域动态分布可反映污染源变化分布、道路交通状况,涉及民生健康与行车安全.目前点站式能见度、PM2.5监测仪器价格昂贵,且取样空间有限,使得监测结果过于稀疏,难以覆盖路段、区域范围.为此,在现有的省域环境监测中心、交通信息中心两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雾霾视觉传感区域分布预警安全联动联控系统,基于信息汇聚立体网络架构,构建大数据中心为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信息服务接口,解决异构系统兼容及信息共享问题;基于大量路网监控视频资源,研究视频能见度检测模型,分析能见度与颗粒物的相关性,进而揭示能见度区域表象数据与 PM2.5的内在关系,实现雾霾高危区域监测预警及其辅助决策.用于交通安全的实验系统已在宁淮高速南段应用,对老山丘陵雾霾多发地段的行车安全起了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一种浓度可控雾霾环境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光电系统
雾霾环境仿真
浓度可控方法
仿真雾霾生成
雾霾降质图像去雾算法的研究
图像去雾
直方图均衡化
Retinex
暗通道先验
分布式能源系统在雾霾严重地区的应用
分布式能源系统
办公生产厂区
用能安全性
节能减排
哈尔滨雾霾天气候特征
哈尔滨
雾霾天
气候
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雾霾分布视觉传感联动联控系统技术实现
来源期刊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视觉传感 能见度检测 信息汇聚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4-242
页数 9页 分类号 TP391
字数 53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32/j.cnki.jnju.2015.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启美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158 1743 23.0 32.0
2 郁建桥 47 489 11.0 20.0
3 阮雅端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18 106 6.0 9.0
4 陈湘军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9 55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视觉传感
能见度检测
信息汇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0469-5097
32-1169/N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26
总下载数(次)
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