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肿瘤发生部位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分布情况,以制定更为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多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并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8例,女34例,平均年龄61岁.依据大体及病理标本按肿瘤发生部位将患者分为膀胱底部组、膀胱颈口受侵组、膀胱侧壁组和膀胱顶后壁组;盆腔淋巴结清扫区域分为闭孔、髂内、髂外、髂总及骶前共五组.统计分析不同部位肿瘤在各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结果:膀胱底部组:淋巴结转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闭孔、髂外、髂总、髂内、骶前,髂总阳性率高于其他三组(P=0.001);膀胱颈口受侵组: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闭孔、髂外、髂内、髂总、骶前,骶前阳性率高于其他三组(P=0.004);膀胱侧壁组与膀胱顶后壁组: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闭孔、髂外、髂内、髂总、骶前;总阳性淋巴结检出率由高到低为闭孔(16.8%)、髂外(12.7%)、髂内(11.3%)、髂总(4.1%)、骶前(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闭孔组淋巴结阳性率高于其他各组,应作为常规清扫区域;膀胱底部肿瘤易发生髂总淋巴结转移,颈口受侵后骶前淋巴结阳性率增高,清扫区域应向上扩大;多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不同发生部位肿瘤有其主要转移区域,术中应注意对该区域淋巴结重点清扫.
推荐文章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膀胱根治性切除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术
治疗结果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否行保留膀胱治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保膀胱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发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肿瘤发生部位与阳性淋巴结在盆腔内分布状况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肿瘤位置 淋巴结
年,卷(期) 2015,(7) 所属期刊栏目 肿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0-612,61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37.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01/j.issn.1001-1420.2015.07.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磊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75 204 8.0 11.0
2 于德新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35 383 10.0 15.0
3 张涛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54 180 7.0 12.0
4 王琦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7 87 5.0 8.0
5 丁德茂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3 61 4.0 7.0
6 闵捷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8 28 3.0 5.0
7 邹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 19 2.0 4.0
8 马嘉兴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4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膀胱肿瘤
肿瘤位置
淋巴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月刊
1001-1420
42-1131/R
大16开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38-12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5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485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