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大规模组学技术的推动下,针灸穴位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然而,在穴位配伍规律和整体效应方面,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有待在方法学上寻求新的突破。网络作为一种强调“联系、整体、系统”的新型研究工具,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特别是网络药理学的提出对中药方剂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借鉴中药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经验,将网络生物学与针灸学进行整合,尝试提出"网络针灸学"的概念,为针灸学在新时期的研究奠定基础。
推荐文章
系统生物学与针灸学
系统生物学
针灸学
创新
系统生物学在经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运用
系统生物学
组分配伍规律
整体观念
病证结合
方证对应
论计算针灸学
大数据
计算科学
计算针灸学
针灸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网络针灸学:一种挖掘穴位配伍规律及生物学机制的新策略
来源期刊 天津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网络 针灸学 穴位配伍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8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75.9
字数 34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56/j.issn.1672-1519.2015.02.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玉莲 112 907 17.0 22.0
2 樊晓靖 6 25 3.0 5.0
3 郭威 7 24 3.0 4.0
4 张博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9)
共引文献  (197)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网络
针灸学
穴位配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中医药
月刊
1672-1519
12-1349/R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12号
6-8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84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