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新医学       
摘要:
内脏利什曼病又名黑热病,是通过中华白蛉叮咬而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疾病,目前临床上已较少见,极易误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以及贫血等。该文报道1例以不规则发热、肝与脾肿大及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内脏利什曼病患儿,于其骨髓涂片中发现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遂确诊,给予葡萄糖酸锑钠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肝、脾明显缩小,血常规及骨髓象恢复正常。因此,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于诊断内脏利什曼病极为重要。
推荐文章
268例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分析
急性白血病
骨髓细胞
形态学
免疫分型
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的诊断价值
急性白血病
骨髓细胞形态学
诊断
价值
223例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分析
骨髓
细胞形态学
血液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确诊内脏利什曼病一例
来源期刊 新医学 学科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脾肿大 骨髓 利什曼原虫
年,卷(期) 2015,(10) 所属期刊栏目 综合病例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6-708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g.issn.0253-9802.2015.10.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亚玲 8 48 4.0 6.0
2 付建珠 8 36 4.0 5.0
3 王哲 保定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12 44 3.0 6.0
4 徐倩 27 143 6.0 10.0
5 张昕 保定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7 19 2.0 4.0
6 孙立娜 保定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14 23 3.0 4.0
7 田明杰 14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5)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脏利什曼病
脾肿大
骨髓
利什曼原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医学
月刊
0253-9802
44-1211/R
大16开
196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7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59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