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苦参不同采收部位中的苦参总生物碱含量,为苦参栽培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年限苦参不同部位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在不同年限苦参不同部位的分布具有类似的规律性,侧根下部>侧根上部>主根>横生根状茎(地中茎)>茎芽.主根上部和下部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主根与侧根下部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苦参生长的第1年、第2年生物碱含量均有较大增长,3年生苦参含量均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结论:3年采收苦参较为合理,且3年生材料中地中茎和茎芽的生物碱含量也比较高,可以多途径利用.
推荐文章
苦参有效成分含量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苦参
产地
采挖时间
药用部位
加工方法
有效成分
三叶木通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三叶木通
不同部位
齐墩果酸
常春藤皂苷元
枇杷不同部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枇杷
总黄酮
总酚酸
总三萜酸
抗氧化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苦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中药 学科
关键词 苦参 不同采收部位 苦参总生物碱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年,卷(期) 2015,(1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72-1274,1287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26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13/j.issn.1673-4890.2015.1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宝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104 1649 23.0 37.0
2 关扎根 31 147 5.0 11.0
3 王玉龙 37 109 5.0 9.0
4 魏红国 13 53 4.0 6.0
5 吴尚英 5 10 2.0 2.0
6 杨霞 6 47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6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苦参
不同采收部位
苦参总生物碱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中药
月刊
1673-4890
11-5442/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82-302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0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69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