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义敦岛弧晚白垩世花岗(斑)岩及其相关成矿系统发育,呈南北向展布,且由北向南呈规律性变化,形成北段昌台弧、中段乡城弧和南段中甸弧3个子系统:(1)北段昌台弧发育97 ~ 93Ma的斑状二长花岗岩岩基和矽卡岩型锡矿床,岩体侵位于乡城-格咱断裂与甘孜-理塘断裂的交汇地带,表现了较宽的主量元素变化范围,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的过铝质系列,稀土配分模式较平坦、具有负Eu异常,锡矿化多发育于岩体与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2)中段乡城弧乡城-格咱断裂两侧发育大量85~ 77Ma的花岗(斑)岩及斑岩-矽卡岩型Sn-Pb-Zn-Ag多金属矿床,主体岩相为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是碱性、分异程度高的酸性岩,具典型钾质演化系列,多金属矿化主要发生在岩体与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碳酸盐岩和变质碎屑岩接触带中,从花岗岩向外为Sn→Pb-Zn,垂向上由深部到浅部依次为含Sn磁铁矿→Sn→Sn-Pb-Zn-Ag;(3)南段中甸弧发育呈岩株出露的88~78Ma的二长花岗斑岩及斑岩-矽卡岩型Cu-Mo-W多金属矿床,休瓦促和热林花岗斑岩体侵入上三叠统喇嘛亚组、拉纳山组砂板岩中,主要发育蚀变花岗岩型和热液石英脉型矿体;红山花岗斑岩体侵入上三叠统图姆沟组碳酸盐岩和变质碎屑岩中,主要发育矽卡岩型矿体.斑岩体中发育角闪石斑晶,铝饱和指数小于1.1,Zr、P与SiO2呈显著负相关,具有Ⅰ型花岗岩特征.与晚三叠世同俯冲的弧花岗岩相比,晚白垩世花岗(斑)岩明显偏酸性(SiO2含量范围为65.06% ~76.30%)、富碱质(K2O+ Na2O含量范围为6.55% ~ 10.77%)和铝饱和(A/CNK =0.72 ~ 1.13);岩浆源区深度变浅,且花岗(斑)岩源区从昌台弧(Eu/Eu*=0.20~0.66,εNd(t)=-6.90~-5.30,εHf(t)=-0.6 ~ 1.9)→乡城弧(Eu/Eu* =0.04~0.18,(87 Sr/86 Sr)i=0.7110~0.7250,εNd(t)=-8.40~-5.54)→中甸弧(Eu/Eu*=0.14 ~ 0.88,(87 Sr/86 Sr)i=0.7075~0.7092,εNd(t)=-8.50~-5.76,ε Hf(t)=-9.5~-2.2)呈现由中-酸性变沉积地壳到中-基性地壳的变化趋势.这表明义敦岛弧由北向南成矿系统多样性的变化可能与晚白垩世花岗质岩浆的源区有关,即控制花岗岩氧逸度的主要因素是源区性质,岩浆型地壳通常形成氧化型花岗岩及相关的Cu、Mo成矿系统;而沉积型地壳形成还原型花岗岩及相关的Sn、W、Pb、Zn成矿系统.
推荐文章
义敦岛弧带晚白垩世海子山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造山后伸展
义敦岛弧带
三江地区义敦岛弧造山带演化和成矿系统
岛弧
造山带
岩浆活动
成矿系统
义敦
酒泉盆地晚白垩世反转构造特征研究
酒泉盆地
晚白垩世
反转构造
几何学
运动学
反转率
川西义敦岛弧带晚三叠世植物化石
晚三叠世
植物化石
川西
义敦岛弧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义敦岛弧晚白垩世斑岩成矿系统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晚白垩世花岗(斑)岩 岩浆源区 氧逸度 成矿系统多样性 义敦岛弧
年,卷(期) 2015,(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55-3170
页数 分类号 P588.121|P6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立强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51 1252 17.0 34.0
2 和文言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14 115 5.0 10.0
3 高雪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66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99)
共引文献  (1256)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298)
二级引证文献  (104)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3(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4(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5(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6(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199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9(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1(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8)
2002(6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9)
2003(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4(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05(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6(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5)
2007(6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9)
2008(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10(5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3)
2011(4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12(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3(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1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3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9(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20(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晚白垩世花岗(斑)岩
岩浆源区
氧逸度
成矿系统多样性
义敦岛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