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选择重庆市中梁山岩溶槽谷中5种土地利用方式(弃耕地、草地、菜地、橘园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法对比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易氧化性碳、轻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含量变化,并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各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上下层土壤TOC含量在2.69~13.88 g/kg之间,不同植被覆盖类型、耕作方式和施肥是影响土壤TOC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各组分(DOC、EOC、LFOC、POC和MOC)含量在垂直分布上均呈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差异较大,主要与植被类型、施肥管理、耕作方式以及人为干扰有关.弃耕地含量均比较低,林地和草地受人为干扰较少含量较高,菜地土壤受施肥和翻耕影响,上下层土壤含量差异不大,橘园地上下层土壤5种有机碳组分含量差异均是最大的.弃耕地受之前耕作影响,弃耕时间短,有机质输入量少,POC/MOC值相对较低,菜地受施肥和翻耕影响上下层土壤POC/MOC值相对比较稳定,草地、橘园地和林地0-20 cm土壤POC/MOC值均高于20-40 cm,下层土壤有机碳比较稳定.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及组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0-20 cm土壤TOC与LFOC和MO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LFOC与POC之间也呈现显著正相关;20-40 cm土层,土壤TOC与EOC、LFOC和MO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MOC与TOC以及EOC和LFOC均呈现正相关性,LFOC与POC之间关系由表土层的显著正相关转变为极显著正相关.下层土壤比上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强,尤其是土壤TOC、LFOC和MOC能够敏感地反映土壤碳库的变化,可以作为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敏感性指标.
推荐文章
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
缙云山
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碳
物理分组
昆明松华坝水源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
土地利用方式
松华坝水源区
滇南喀斯特断陷盆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喀斯特断陷盆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通径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管理变化
土壤有机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岩溶区 土地利用方式 有机碳组分 轻组有机碳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3-129
页数 分类号 S153.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5.03.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傅瓦利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72 1013 20.0 27.0
2 沈艳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3 35 2.0 3.0
4 伍宇春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6 52 4.0 6.0
5 陈高起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5 55 3.0 5.0
6 文志林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10 204 8.0 10.0
7 胡宁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11 127 5.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9)
共引文献  (250)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254)
二级引证文献  (10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6(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7(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8(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5)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3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9(4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20(3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溶区
土地利用方式
有机碳组分
轻组有机碳
矿物结合态有机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