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讨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不同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的影响。以亚热带红壤丘陵区的纯樟树林(CC)、纯杉木林(CL)、杉木樟树混交林(CLCC)、自然恢复地(受到人为干扰)(NR)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附近的疏草荒地(GD)作为对照(CK),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人工林型中不同土层(0~10、10~20和20~40 cm)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不同林型下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数均显著增加,依次为微生物总数(CLCC)>微生物总数(CC)>微生物总数(CL)>微生物总数(NR)>微生物总数(CK)(P<0.05)。(2)土壤脲酶(URE)活性在不同林型下的大小顺序为脲酶(CC)>脲酶(CLCC)>脲酶(CL)>脲酶(NR)>脲酶(CK)(P<0.05);蔗糖酶(INV)活性的大小顺序为蔗糖酶(CC)>蔗糖酶(NR)>蔗糖酶(CLCC)>蔗糖酶(CK)>蔗糖酶(CL)(P<0.05);酸性磷酸酶(APE)活性的大小顺序为酸性磷酸酶(CC和CLCC)>酸性磷酸酶(NR)>酸性磷酸酶(CL)>酸性磷酸酶(CK)(P<0.05)。(3)在剖面层次上,土壤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也有明显的层次性,即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减小。(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细菌、真菌与脲酶、酸性磷酸酶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P<0.05或P<0.01);土壤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和有效氮(AN)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可增加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和肥力的提高。
推荐文章
红壤丘陵区人工林恢复措施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人工林
土壤酶活性
基础呼吸
微生物生物量
丘陵红壤不同人工林型土壤微生物类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状关系的研究
丘陵红壤
不同人工林型
土壤微生物类群
土壤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模拟增温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
磷有效性
增温
杉木人工林
亚热带
森林土壤
覆盖与间作对亚热带丘陵区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幼龄茶园
稻草覆盖
间作白三叶
土壤微生物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 不同人工林型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类群 土壤酶活性
年,卷(期) 2015,(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41-1446
页数 6页 分类号 S151.9|X171.1
字数 46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5.09.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蕾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48 667 15.0 24.0
2 刘飞渡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学院 15 41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9)
共引文献  (597)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208)
二级引证文献  (81)
192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8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4(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3(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4(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5(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9(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10(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3(7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1)
2014(4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15(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34)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9(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
不同人工林型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类群
土壤酶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