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重要的机会致病菌,Ⅲ型分泌系统、绿脓菌素、弹性蛋白酶和外毒素A是其重要的致病因子.不同铜绿假单胞菌株呈现出高度的基因多样化,导致一些菌株缺乏部分毒素基因.为判断铜绿假单胞菌株毒性,建立了一种多重PCR的检测方法,检测其内标基因ecfX和5种重要的外毒素基因(toxA,phzM,lasB,exoU和exoS).结果引物特异性良好,通过引物浓度优化,多重PCR反应中最低检出限达5 pg.通过此方法成功筛查到不同铜绿假单胞菌株中毒素基因缺失情况.其中,菌株PA01、PAK、PKE 117和ACCC 10647缺失exoU,菌株PA103和PA14缺失exoS,菌株PAK缺失lasB.这种快速、简便的多重PCR方法可在今后常规监察或疾病暴发时检测铜绿假单胞菌株毒素基因,以此判断其毒力和致病性.
推荐文章
铜绿假单胞菌LasⅠ基因反义核酸载体的构建及生物学作用研究
LasⅠ基因
反义核酸
细菌转化
毒力因子
密度感知信号系统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铜绿假单胞茼
外毒素A
重组质粒
基因表达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的检测与耐药机制研究
铜绿假单胞茵
多重耐药
I类整合子
基因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铜绿假单胞菌重要外毒素基因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PCR 外毒素基因
年,卷(期) 2015,(11) 所属期刊栏目 食品安全与检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0-164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429/j.1009-7848.2015.11.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云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257 3241 29.0 44.0
2 许文涛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109 782 15.0 23.0
3 程国灵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5 31 3.0 5.0
4 石慧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6 26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7)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PCR
外毒素基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学报
月刊
1009-7848
11-4528/T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3街6号轻苑大厦3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1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490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