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HBeAg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rmGM-CSF和rmIL-4定向体外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分化成未成熟DC,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HBeAg刺激组、脂多糖(LPS)刺激组和HBeAg+ LPS刺激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变化,混合淋巴反应(MLR)检测DC促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2的分泌水平,CCK-8法检测HBeAg对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活力影响.结果 HBeAg刺激后,CD11c阳性细胞百分数下降.HBeAg可抑制DC表面MHC-Ⅱ、CD86的表达和DC促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且HBeAg可抑制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IL-12的分泌,细胞活力检测显示HBeAg对细胞没有明显毒性作用.结论 HBeAg对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有一定的负性调节作用,这可能是HBV的持续感染的机制之一.
推荐文章
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X射线
树突状细胞
细胞表型
白介素-12
白介素-27
地塞米松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树突细胞
半乳糖凝集素-9
程序化死亡因子配体1
地塞米松
免疫耐受
锡类散对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的作用研究
锡类散
炎症性肠病
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
耐受性
共刺激分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HBeAg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医学研究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乙型肝炎e抗原 树突状细胞 脂多糖 表面分子 白细胞介素12
年,卷(期) 2015,(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52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
字数 41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15.08.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智铭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60 207 8.0 11.0
2 吴建胜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30 61 4.0 6.0
3 吴金明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22 98 6.0 9.0
4 林贤凡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9 31 2.0 5.0
5 王秀燕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4 1 1.0 1.0
6 吴文治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7 9 2.0 3.0
7 蓝松松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5 3 1.0 1.0
8 吴乐灿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4 10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乙型肝炎e抗原
树突状细胞
脂多糖
表面分子
白细胞介素12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研究杂志
月刊
1673-548X
11-5453/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3号
2-590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6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435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