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高固含量悬浮液制备中稀释液的选配及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纳米SiO2在两相与三相悬浮液中的光学特性,并通过对悬浮液吸光度的分析,研究了纳米SiO2对PEG(200)的吸附特性随体积浓度与制备工艺的变化。结果发现,SiO2/PEG悬浮体系对220~300 nm 的紫外光有强烈的吸收;随着乙醇的加入,吸收峰展宽至400 nm,同时对400~800 nm的可见光也有一定吸收作用。以SiO2/PEG悬浮体系的吸收峰为参照,体积浓度低时,三相体系中的SiO2粒子对PEG的吸附受乙醇加入工艺的影响显著;随着SiO2粒子体积浓度的升高,SiO2粒子对PEG的吸附受乙醇加入工艺的影响明显趋弱。经过旋转蒸发后,3种工艺的SiO2/PEG的吸收峰强度位置变化不大,说明乙醇对SiO2粒子吸附特性的影响是可逆的,其他吸收峰的存在说明有一定量的残留乙醇。
推荐文章
高庙子膨润土悬浮液流变特性试验研究
高庙子膨润土
缓冲/回填材料
流变特性
北山地下水
假塑性流体
SiO2颗粒对甲醛及NO的吸附特性研究
流态化吸附
吸附特性
二氧化硅颗粒
甲醛
氧化氮
表面沉积对氧化石墨烯水悬浮液淬火沸腾特性的影响
氧化石墨烯
水悬浮液
淬火沸腾
临界热通量
表面沉积
水相介质中纳米TiO_2粒子软团聚体的解团聚
纳米TiO_2
软团聚体
解团聚
锚固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相悬浮液中 SiO 2粒子的表面吸附特性
来源期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纳米氧化硅粒子 紫外光谱 吸附特性 高固含量悬浮液 体积浓度 聚乙二醇
年,卷(期) 201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2-594
页数 3页 分类号 TB33
字数 18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7043.2014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君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8 91 6.0 8.0
2 熊党生 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7 1249 20.0 3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氧化硅粒子
紫外光谱
吸附特性
高固含量悬浮液
体积浓度
聚乙二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月刊
1006-7043
23-1390/U
大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1号楼
14-11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2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4543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