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排辊成形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直缝钢管生产中,由于其成形过程涉及明显的非线性,为研究带钢排辊成形精成形过程,建立了排辊成形机组的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通过显式动力算法仿真,获得了精成形段带钢的等效塑性应变分布、几何变形规律、边缘纵向应变分布,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排辊成形精成形段的较大塑性变形发生在带钢中心和边缘;从Fp1至Fp3,PEEQ曲线大致从W状分布向U状分布过渡;边部纵向应变在0.6%以内,未导致边部成形缺陷;几何形状从类U形向顶部开口的规则圆形过渡.
推荐文章
锥形螺旋焊管成形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锥形螺旋焊管
成形过程
应力
应变
有限元分析
HFW直缝焊管排辊成型轧制力的测试
HFW
排辊成型
轧制力
试验研究
直角法兰双辊夹持扩旋成形有限元模型的确定
直角法兰
双辊夹持
扩旋
有限元模型
小直径厚壁焊管成型有限元仿真分析
小直径厚壁焊管
辊弯成型
有限元仿真
壁厚圆度误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HFW焊管排辊成形精成形段有限元仿真分析
来源期刊 锻压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精成形 等效塑性应变 纵向应变 横截面高度 开口度
年,卷(期) 2015,(3) 所属期刊栏目 特种成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66
页数 分类号 TG376.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30/j.issn.1000-3940.2015.03.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盛德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9 66 5.0 6.0
2 吴晓冬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22 3.0 4.0
3 肖颐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17 2.0 4.0
4 郭志旺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17 2.0 4.0
5 黄英钢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1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精成形
等效塑性应变
纵向应变
横截面高度
开口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锻压技术
月刊
1000-3940
11-1942/TG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8号
2-32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074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34654
论文1v1指导